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而这也是学无止境的体现。当然,学习的过程之中,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学需要学的是精华,是正确的东西,是有道理的东西,而在学习过程中,倘若遇到不好的东西,则需要舍弃,倘若一味照搬学习的话,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这样的事情,在“东施效颦”的故事里,便有所提及。当然,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在古代的时候,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比如“越人造车”也是如此。
“越人造车”出自明朝方孝孺的《逊志斋集》,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越国,由于当时这个国家的人一直不懂得造车,因此国内的交通比较不方便,而打仗的时候,也缺少战车,处于劣势状态。当然,当时越国和其它的国家又是有交流的,越人知道其它国家有车的存在,因此心中非常向往。
显然的,无论在哪一个年代,都是有爱国之人的存在的,而越国也是如此。为了让国家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也为了让国家有更加的好伐,因此,一个在越人趁着旅游的时候,千辛万苦地从晋国和楚国交界处的郊外搞到恶劣一辆车,然后运回了越国。当然,能够顺利被越国人带走的东西,显然是比较不好的,而这辆车,不仅车轴腐朽、车轮破败,车辕更是直接被毁坏了,基本已经没办法再用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废弃品。可是在越国人的眼中却并非如此,他们认为这是家乡没有的东西,是想要并且平时无法获得的东西,因此当成珍宝用船运了回去。
越人将车带回越国之后,便向家乡的人展示这个车。越国很多人并没有见到过真正的车,因此便相信了这个越人的话,认为真正的车便是长这样的,并且根据这辆车的模样仿制了不少。一段时间后,其它国家的一些人来到了越国,被越国人的车笑得停不下来,嘲笑他们车子的拙劣。然而,越人却并不相信这些外国人的说法,没有理会这些负面情绪,反而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等到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使用如此简陋的车去御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仗还没有打多久,车就先报废了,这场仗终究只能够是败仗,而越国人终究依旧还是不知道真正的车是如何制造的。显然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懂得辨别。无论学习什么,你都不能够一味接受,直接承认其正确性,并模仿行事。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懂得找到事情的优缺点,然后区别学习,亦或者给予一定的改进,如此一来的话,才能够真正学习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否则的话,可能这样的学习不仅仅不会给你带来帮助,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而这样的状态,从越国人的身上便可以看到教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