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有个崔县令,年近三十,夫人生了一儿一女。女儿阿秀四岁,儿子阿良才两个月,崔夫人就病逝了。
崔夫人临终前,十分放心不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拉着崔县令反复嘱托,要他以后娶一个仁慈善良的女子为继室。
千里之外的黄州有个李县令,他有一个女儿娴姑娘,十五岁了,尚未订亲。
这天下午,娴姑娘坐在窗前绣花,忽然觉得有些犯困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了个盹儿。
迷迷糊糊中,她看到一个妇人走过来,含泪对她说:我是一个母亲,放心不下我的一儿一女,他们年纪幼小,失去母亲十分可怜,请你以后善待他们,我会为你祈福的。
李夫人私下跟李县令商量,要赶紧给女儿找个好婆家,自然是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不能嫁过去就当后妈的。
很快,李县令任期结束,带着家眷回到老家洛阳,朝廷还没有新的任命,他就在家中闲着。
这天来到凤阳地界,他忽然想到凤阳崔县令跟他是同榜进士,就前去拜访。
李县令说到夫人与女儿住在客栈里,崔县令就派人把她们都接到后衙来居住。
娴姑娘在后衙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以及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询问仆人,得知是崔县令的儿女,阿秀和阿良。
这两孩子虽然有奶娘带着,毕竟不如亲妈照管,身上灰扑扑的,只知道傻玩,李县令更没有照顾孩子的细心。
娴姑娘打来水,把俩孩子的手和脸洗干净,带着他们玩耍,教他们写字、念诗,很快就熟络起来。
崔县令说:实不相瞒,拙荆去世已一年,我一直没有续弦,只因拙荆临终嘱咐,定要找一个能够善待孩子的仁慈女子,昨日听奶娘讲述令爱与幼子们相处十分融洽,故而大胆求聘。
李县令并无异议,因为崔县令是个有才德之人。何况他们在逃难之中,哪还能挑剔许多,不过他要先跟夫人商量一下。
娴姑娘听了这话,对母亲说:您可还记得一年前我说的那个梦,也许这就是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