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风吹半夏》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回顾总结该剧创作播出的历程和经验,为持续推动中国电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会嘉宾现场深入探讨了《风吹半夏》的思想主题立意、人物形象塑造、艺术风格呈现、时代精神开掘。
《风吹半夏》讲述了“钢三角”许半夏、童骁骑、陈宇宙白手起家,与一众企业家一起乘着时代的东风,在改革开放初期奋斗中打拼出一片天地的故事。《风吹半夏》通过普通人的拼搏,致敬大时代的精神,引发积极热烈的社会反响。
《风吹半夏》的故事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延伸到21世纪初,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做出全景式的壮丽展现。该剧创业细节真实细致、人物塑造生动立体、情感关系细腻动人,对年代质感的还原打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以极高的艺术品质呈现出创业者的人物谱系和昂扬的奋斗图景。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刘祎呐认为《风吹半夏》是一部致敬改革开放的沪产电视剧精品力作,实现了人物设计、创作主旨和价值视角三方面的守正创新,令传统的创业奋斗故事有了新的味道和层次。作品肯定了勇于追求、奋力实干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完成了对时代精神和人物命运深层次的思考与担当,其成功的背后是上海持续打造“剧作创制最优生态”的不懈努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一川认为,该剧以镜像方式塑造了一群鲜活动人的商战人物形象,许半夏的性格中洋溢着争胜、仁义、容让、务实、善思、勇于改过等多方面特质,是典型的当代儒商人格,带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鲜明特点,可以在观众中起到促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积极作用。
《风吹半夏》总制片人戴莹表示,主创团队希望打造一部具有时代情绪的、塑造人物群像的励志大剧,并对年代剧的创作视角、模式进行创新,让观众既能在瞬息万变的商战中一窥人性的真实复杂,也能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感受可贵的情感,将拼搏奋进的时代精神传递下去,给当下年轻人带来一些启迪和思索。
《风吹半夏》用生动的艺术实践,展现了现实题材作品的实力、魄力、魅力与潜力。当前,全社会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这样一部有品格、有力量的作品为电视剧行业更好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