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是什么样子的?之前一直觉得学霸特别的遥远,他们就像怪胎一样,是上帝偶尔创造的奇迹。
身边的同事、家人、孩子,都是资质普通的人,工作能力一般,学识一般,智商一般。学霸有什么表现,有什么特征呢?
偶然看到一篇脑科学的科普文章,从三方面讲解了学霸的表现,学霸并不遥远。那些日后成为学霸的人,在童年就能发现端倪,有迹可循。
在成为学霸的路上,大脑的功能性与和学习模式是互动的。
有些熊孩子,他们精力充沛,总像“狮子王”一样巡视自己的领域。他们乱扔玩具,把家里的小汽车、小闹钟、3D城堡等拆的乱七八糟,手工课做到一半就不照着老师讲的做了,开始异想天开。
一些家长责怪孩子“调皮捣蛋”,可是这些出格行为背后,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才会渴求知识,渴求答案。
脑科学家们发现,好奇心能够激发大脑左尾状核和前额皮质区域,这些区域与学习、语言、记忆有关。当人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后,大脑中这些部位就会发生微妙的反应,变得非常活跃。
那些宝宝在大人眼中的淘气的行为,都是宝宝在不断学习的过程。每一次体验,都触动脑部神经,不断的练习,孩子会更聪明。
6岁之前,是宝宝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强烈的时候,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要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也不能一直约束着孩子,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自由去探索;还有,当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能一直催促孩子,不耐烦,动不动就责备孩子。
朋友对我吐槽,她的小儿子刚上一年级,班主任跟她说孩子专注力差,上课总走神,为此她非常焦虑。
而她的大女儿却从小学习就很认真,总来不需要她监督,成绩一直很好,已经升入重点中学了。专注力是学霸和学渣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专注力强,学习效率就高。
脑科专家说,专注力与大脑的RAS有关,也称网状激活系统。在杂乱的信息汇总,它像一个聚光灯,只照亮那些比较重要的信息。
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一方面,在孩子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随意打扰。其次,也不必要创造“绝对安静”的环境,聚焦系统是需要练习的,总一点声音都没有,怎么训练呢?
况且,世界的杂音那么多,家里保持安静了,可孩子长大面临的世界可不是安静的。
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提高专注力,宝宝无论是学习听课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会受益匪浅,事半功倍。
本书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孩子快乐地翻着书,初步认识了可爱的动物,并且在一次次的猜谜中不知不觉地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跟随大脑的发展,逐渐完善的。语言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童随着语言的发展,大脑的神经元连接也逐渐加强,形成复杂的语言网络。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密切相关,都是学习必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