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行医时,迎面碰到一出殡队伍。他发现地上有几滴鲜血,蹲下身子一嗅,心头一惊,赶忙叫住队伍,说道:“人还没死,快打开棺盖。”
谁知,大家都说他疯了。但是,孙思邈还是坚持让人打开了棺盖。
话说,让人打开棺盖那是非常忌讳的一件事,大家怎会相信呢?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他自幼就聪明过人,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他很器重,称他“圣童”。
他18岁时立志学医,并且有所成就,开始为乡邻治病,他云游四方,在民间为百姓治病无数,故被人称“药王”
孙思邈见大家不愿打开棺盖,赶忙拦住正在哭泣的老妇人,非常严肃的说道:“老人家,你看看,血还在滴,人肯定还活着,快让他们停下。”
老妇人一看孙思邈严肃相,不像假的。于是,她迅速让队伍停了下来,并让人打开棺盖。
孙思邈上前一看,只见一个女子腹部隆起,原来是个孕妇。
后来询问老人时,才知女子是老妇人儿媳,因难产,休克后就再也没醒过来,都以为她死了。
了解情况后,孙思邈用手试了试女子的鼻息和脉象,然后取出3根银针,找准穴位,扎了下去。片刻后,女子全身抽动,慢慢苏醒。
大家便一齐跪下给孙思邈磕头,这时,孙思邈才说出他只是个游医。
接着,孙思邈又给了老妇人一张图和两剂药,嘱咐回去后先吃药,然后按照图来接生,保大人孩子平安。
后来,村人就在他住过的楼上修了他的像,其号“真人”,还把李家寨改名真人村,来纪念他,后简化为真村。
孙思邈的医术高明,慢慢传遍全国,就连唐太宗对他的医德和医术非常敬佩。
太医们找不出病因,唐太宗也很无奈,他随即传召孙思邈进宫来治病。
谁知,孙思邈把脉后说道:“皇上是真病了”。
随后,他竟把虫子偷偷放进腊丸,让太宗服用。太宗没想那么多,也不知道里面有玄机,他乖乖服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太医们都找不到皇帝的病根,而只有孙思邈能找到呢?难道正如唐太宗所说,太医们都是庸医?
其实,唐太宗还真没有病,他是得了疑心病,孙思邈只不过顺坡下驴。
原来,不久前,唐太宗带兵攻打高 丽,正值炎夏,加上连日行军,人马又渴又乏,他们想找口水喝,可是,半天没找着。
那时,天边刚露出鱼肚白,他们经过一个山谷,瞧见一个大水坑,迅速跳下马,飞奔到水坑旁,用手舀起水咕咚咕咚仰头就喝,唐太宗也不例外。
喝完水,停歇片刻后,天也大亮了。
谁知,他们朝这水坑里一看,细一瞧水中全是小虫子。
唐太宗看后差点呕出来,顿时,感觉这肚子里有上万只虫子在爬动。
但是,眼下也顾不了那么多,还要行军打仗。不日后,他们打了胜战,凯 旋归来。
话说,唐太宗回朝后,他的心就闲下来了。一到吃饭时,就会想起那天喝下的又细又长的虫子,就开始不舒服,感觉五脏六腑都爬满了虫子,他是茶饭不思,日夜消瘦。
孙思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知道太宗是得了疑心病。于是,就想到了将虫子偷偷放进腊丸里,让太宗服用,破除他的疑心病。
唐太宗一听,终于有个明白人都诊断出我的病症,他答道:“好好好,神医果然名不虚传!”
因腊丸在人体内不容易消化,孙思邈让太监把太宗的粪便找来,用水冲后,露中蜡丸,后又将蜡丸切开,露出小虫。太宗看后大喜道:“就是这些虫子在朕的肚子里作怪。”
不久后,唐太宗的病真的好了。此后,对孙思邈更加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