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看电视学投资之《风吹半夏》篇

频道:剧情电视剧 日期: 来源

电视连续剧《风吹半夏》至少提供了这样一种投资策略:一旦看好某一支投资标的,那么你就有足够的理由满仓持有,甚至不惜加杠杆,直至它逻辑兑现的那一刻。

这里最首要的一点,我以为是详尽的基本面研究,即通过对投资标的反复调研,你认为该标存在强烈的价值提升可能性。以许半夏(赵丽颖饰)为首的废材三人组,长期浸淫在废钢回收这个子行业中,掌握着钢铁行业第一手的供需关系数据,明白这个行业长期有利可图。这是整个投资方向未发生偏差的根本原因。

从废钢的供需关系感知到了整个钢铁行业的未来前景并指引整个投资行为,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作为决策者的许半夏因为伍老大的一句话背负一身债跟着一群大老爷们前往俄罗斯。当然,许半夏的作为决策者是魄力的,甚至有点一条道走到黑意思。这样的人现实生活里要么发达要么破产。

不管怎样,俄罗斯之行凭着许半夏与众不同的人格优势获得了成功,而那支团队的其他成员铩羽而归。换一个角度看,伍建设、裘必正和冯遇之所以选择平仓是因为他们亏得起(其中裘必正和冯遇损失的只是机会成本而已)。但是许半夏则不同,她是加了杠杆的,她的俄罗斯之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往前不能后退。

当废材三人组憧憬着发财的美梦之时,彼时的钢价开启了一个挖坑的阶段。让我们来看看从上世纪97年至今的钢材价格变化情况吧。

此时,许半夏加了杠杆从俄罗斯购得的废钢被套了。由于当初空手套白狼的决定,他们所面临的敌人不仅是时间,还有负债成本(利息等)、各种沉没成本等等。这里还没算上三人失去的健康(后来发达以后陈宇宙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而得了白血病)。

因此,一个再激进的投资者也不得不事先考虑一下你将为你的投资事业付出的代价,以及这种代价你是否能够承担。不然,你极有可能死在成功前。(然而思虑过多同样会消磨激进的勇气,这是一对矛盾。)

在经过了讨债者的上门追债、折磨人的官司、家人的紧逼以后,钢价终于迎来了触底反弹,以此证明了之前的加速下跌实则是一个挖黄金坑的过程。然而,黎明之前的那一刻永远是至暗时刻,更多的人被无奈埋葬在那里,无法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最后总结以下几点,首先,我们看到,想要获得成功,交易次数并不在多,有时只要那么关键的一次就够了。巴菲特有个打卡理论:如果你的投资生涯只有一张卡片,只能打20个洞,每投资一次就打一个洞,20次满了,你的投资生涯就结束了,相信你的投资业绩会好很多。把鸡蛋分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面,的确能够帮助我们规避风险,但同时也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你所投资的那个标的必须是值得你长线厮守的,愿意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代价有时大到你事后会为之感到害怕。

如果你坚信你的投资终将获得巨额收益,同时也已经以一个你认为合理的价格买入,接下去你要做的就是:长期持有它的耐心和信心。这点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般简单,似乎关闭交易软件,订一张去海南的机票就可以了。如果加了杠杆的,你得为未来的收益付出现时的成本。而更多的,你要与一切怀疑你的对象,包括你自己进行长期的针尖对麦芒一般的斗争。这一切现时是没有答案的,答案在未来,但是未来是未知的。

关键词:风吹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