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科学家看《三体》,被哪些“脑洞”吸引了?

频道:科幻电视剧 日期: 来源

《解码三体》每一集就如轻松有“干货”的播客,在科幻赏析中加入知识科普向的思考和解密,让每天追着剧、带着困惑和交流欲的观众们在此恶补知识点。节目中,电视剧《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与科幻研究者严蓬,从创作者的角度交流了对于史强、汪淼等主要人物的理解;北大教授戴锦华与科幻作家韩松还将结合游戏等元素探讨了原著的故事魅力。

作为《解码三体》的解读专家之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科普作家王元卓,日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节目中,他以科研工作者的视角,陪观众“影知联动”,分析科普小说中诸如“脱水”“人列计算机”“物理学‘锁死’”等细节设定。他在畅聊三体人对生命的思考的同时,从现实角度“深入浅出”剖析三体世界与我们现实生活连通的可能与不可能。

此前,王元卓曾因为给女儿画《流浪地球》的科普手绘,登上微博热搜,被网友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意外解锁了手绘科普书籍作家的另一重身份。最近,王元卓刚刚完成《三体》中的科幻知识科普手绘。他坦言:“我有很深感触,因为很多科学知识想要给广大青少年讲清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也可以看到,这么多领域、学科的知识,大刘老师能驾轻就熟地放在自己作品里,是非常了不起的。”

王元卓:我最初的印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一个爱好者的角度来讲,我之前看过像《地球大炮》《球状闪电》等作品,我觉得整个《三体》的故事延续了大刘老师非常大的脑洞,而三部曲展现了一个很宏大的世界观,里面很多设定都很巧妙,而且随着后面剧情逐渐向宇宙延伸,已经不是以十年百年来计时了,甚至可能是千万年,脑洞是无限大的。

另一方面,《三体》一个特点是它扎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你会感受到它仿佛是从过去走向未来,经过你身边的时候跟你对视了一下。如果再往回看一看,有可能跟我们的长辈也有擦肩的那一刻。这让我感觉整个故事既很有科幻性又很贴近生活,很有共鸣。

王元卓:2006年他写《三体》时的很多设定,都仿佛是对科技发展的一个预示,后来都更往前进了一步。以信息领域为例,里面的三体游戏,在游戏空间里,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这就像近两年有一个科技热词叫“元宇宙”,在虚拟空间里我们能做很多事情,可以切身体会,可以跟其他人交流;再比如,书中的“神经元计算机”,我们现阶段叫类脑计算机更多一点,通过仿生人大脑的神经元模型来做的一套计算系统。这只是信息领域的,那还有像高能物理学的知识,我当时读小说的时候不太了解,后来恶补了很多知识。

王元卓:不仅是《三体》,我对硬核科幻作品都抱有一种崇敬的态度,这些作品不仅有对知识的深厚理解和掌握,同时又有丰富的畅想。在某种程度上,好的科幻作品可以帮助科学家打开脑洞,让你看到未来。

关键词: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