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关于《三体》的一些遐思1.0

频道:科幻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太久没有动笔了,最近通读了三体的一些内容,提笔做些记录。

三体有复杂的设定与背景,充斥科学物理学的分析术语,但其构想及所基于的背景相当合理、同时又冰冷残酷,每每细想都令人倍感寒冷恐惧。

人类历史几经进化迭代,似乎已经到了转向宇宙的时期:从欧亚、美洲等各个大陆彼此发现、相互斗争争夺、再到相对共存,经过了数百年时间(假设从彼此知晓的时刻算起);经历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技术提升,也对社会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文明数次迭代;近一些看,信息革命发展几十年后,应用层的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都肉眼可见逐渐逼近瓶颈,某些可见的技术突破似乎都与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核聚变、宇宙飞船/卫星、生命科学、脑机接口等。

而单纯从扩大面积和土地及资源的角度而言,向宇宙探索无疑是必然的方向之一,甚至可能是中长期非常重要的一步。

三体故事尝试基于人类社会与历史,结合对其他星系的原创构想,给出一些可能的走向推演和大胆想象;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底层逻辑推演,读来总能让人不寒而栗。

黑暗森林无疑是三体中最为出名的理论。黑暗森林是基于宇宙社会观的一种社会模型,在书中最早由叶文洁给到罗辑暗示,并于中后期由罗辑参悟呈现。

1. 宇宙社会:从宇宙社会体系看,地球仅仅是泛恒星系中围绕太阳恒星的一个生命星球,在其他无数恒星系中也存在着大量生命星球

2. 猜疑链:但生命星球间通常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若生命星球的定位被知晓或相互知晓,由于遥远的距离无法进行实时甚至部分滞后的通讯(一次会面或通讯便耗费几百年),会产生无穷的猜疑链(无法知晓对方是善意或恶意)。

3. 技术爆炸:同时,由于技术更新迭代快,爆炸式发展,许多技术在几十年或几百年间产生翻天覆地变化,星球间的实力也在动态变化,几百年前非常落后的文明很快便迎头赶上并拥有了足以相互抗衡的实力。

在这样的一些底层逻辑下,当一个星球文明知晓了另一个星球文明的存在,由于无法通讯、以及快速变化的技术实力,通常会陷入囚徒困境,从而双双选择恶意进攻。(同时,也取决于双方整体实力的差距。)

而在三体中,罗辑以三体坐标作为筹码(若三体进攻则同时发射彼此坐标),从而实现抗衡三体。

02 三体人:透明思维与不欺骗

这可能是关于三体人最有意思的设定了。

来看看黑暗森林的最开始,伊文斯与三体智子的对话:

字幕:思维怎么能隐藏呢?你的想法太不可思议了。

伊文斯:就是说,你们的思维和记忆对外界是全透明的,像一本放在公共场合的书,或者说是在广场上放映的电影,或者像一个全透明鱼缸里的鱼,完全暴露,可以从外界一览无遗。哦,我上面说的一些元素您可能……

字幕:我都理解,这一切不是很自然的吗?

伊文斯(沉默良久):原来是这样……我的主,当你们面对面交流时,所交流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可能欺骗,不可能撒谎,那你们就不可能进行复杂的战略思维。

字幕:不只是面对面,我们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交流。另外,欺骗和撒谎这两个词我们一直难以理解。

伊文斯:一个思想全透明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会产生怎样的文化、怎样的政治?你们没有计谋,不可能伪装。

字幕:人类的交流器官不过是一种进化的缺陷而已,是对你们大脑无法产生强思维电波的一种不得已的补偿,是你们的一种生物学上的劣势,用思维的直接显示,当然是效率更高的高级交流方式。

伊文斯:缺陷?劣势?不,主,您错了,这一次,您是完完全全地错了。

由于三体人思维透明、可直接显示交流,因此难以理解狼外婆与小红帽、更不用提三国演义这样复杂的战略思维作品。

这也正是整部作品后续所有剧情走向的基础,正是因为知晓了三体人无法像人类一般实施欺骗和计谋(当然后续三体人在不断与人类的相处中也学会了这一点),早期的人类才诞生了面壁者计划。

在三体的监视下,没有任何人类的信息是不透明的,仅有“人心”无法识破。而面壁者需要通过隐藏真实战略、释放表面战略,从而瞒过三体与智子,最终达成目标。这也是面壁人这一角色最大的难处、悲哀与魅力:需要瞒过三体、所有人类世界,当然也包括读者。

抛开剧情服务,单纯从人类特质而言,思维方式可能是“人”这一物种最大的秘密、最神秘之处。现有的人工智能尝试从海量信息中总结规律,尝试推演常规的类人类思考模式,但对于复杂问题、场景与环境,仍然未能匹及。而这一特点在科技水平远超地球的三体人上(一颗水滴消灭了近乎所有的人类星际舰队),显得更为有趣:即使科技水平远超人类群体,交流与思维方式却以全透明形式存在和运转(或者说是一种社会习惯)。

地球与三体的对抗贯穿了三部作品,其中的许多对抗模式与所呈现的百态令人唏嘘不已,也都带有一些熟悉的影子。

在三体的第一部,也是电视剧所呈现的主要内容,三体的进攻模式主要为尖端科技封锁。通过智子干扰高能物理加速器,卡死关键实验环节,从而使人类无法从中总结规律。

封锁尖端科技的底层原因在于实力变化是动态的。这种动态即是由于前述宇宙社会观&黑暗森林中的技术爆炸:技术迭代更新快,在时间的变化中,曾经大幅落后的对手会在肉眼可见的年限中快速追赶,从而达到相互抗衡甚至超越的位置。因此需要尽早阻扰对手在重要科技与尖端科技的进步。

在三体的故事中,由于害怕地球逃亡到宇宙从而泄露三体坐标,这种尖端科技有其特殊指向性:通向太空的技术。

罗辑在最后的威慑令人拍案叫绝,这是三体故事的奇妙之处;前述所有的铺垫在最后达到的高潮。

看起来,通过坐标进行威慑与其他对抗思路不一样,更类似一种以小博大,也并没有耗费庞大的资源消耗与建设。但从底层逻辑上,是一种暂时性策略。

从角色设计而言,由于接替者程心威慑力为10%,导致在执剑人更替后仅存活了数十分钟,看起来更多是由于角色定位。但实操层面看,坐标威慑本身对执剑人个体依赖大,可持续性较低,即使程心是一个合格的接替者,也无法保证下一位执剑人依然能够成功接替。

从中长期而言,威慑可能更多取决于综合实力(军事科技经济群体等);即使短期内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威慑效应,往往该威慑会由于某一方的内部原因而无法继续下去。

可能是为了体现其残酷性,在三体故事中群体认知往往被描绘为随波逐流(当然也由于信息不对称),并且被事实多次反转。

例如,在黑暗森林的几乎9/10篇幅中,逃亡主义都是无法被人类群体实质性通过和接受的。背后的核心原因则是基于公平性,即如何确定逃亡群体的公平性;但最后的几乎唯二成功的路线便是章北海“一意孤行”的逃亡路线。

例如,在罗辑苏醒后,整个世界的精神状态与信心突然大转变,科技进步看起来已经有了足够战胜三体的能力;但真正了解科学的人已感受到了担忧,“两百年前的古人依然能够教授大学物理”。这些不堪一击的信心在三体的水滴面前被彻底摧毁。

又例如,在面壁者的战略未见成效后,面壁者迎来的往往是不被理解与强势驱逐,就像“被石头砸死的雷迪亚兹”与“不被人类感谢的罗辑”。

在三体故事中,章北海抢夺的星舰孵化了宇宙层面的新人类,成为所剩无几的地球文明延续。

这种转变与延续,在国家或星球层面都屡见不鲜。与历史类似,新的群体脱胎于旧国度或旧星球,由于周期、资源限制等原因,旧国度/星球由盛转衰,于是投奔新的“土地”;但在这其中,通常出现了社会结构甚至生物特征的变化。

在历史和三体的故事中,更多是社会结构,例如决策的组织方式、道德判断:帝国 vs 资本主义,地球道德 vs 宇宙生存。另一个可能的思路(例如出现在高达故事体系中),新人类由于基因和其他生物层面原因,在身体素质、智力等各方面优于旧人类,彼此将越来越无法相容。

在进入宇宙体系后,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这些猜想都并非完全不可能。

虽然就作品而言,角色更多时候为剧情与主旨服务,他们的定义与画像或丰满或单薄(对于三体,许多角色的厚薄也跟随作品篇幅产生变化);但无疑,关于几位核心角色的描绘是相当成功的。

罗辑与章北海:一明一暗的面壁者。关于罗辑与章北海的描述,在全文的布局中便能感受到作者的用意:两者的描写相互穿插,每一篇幅关于罗辑的描写后,必然伴随章北海相关的进展;并且在第一章的最开始,出现的也是章北海与吴岳关于未来的讨论,可见其重要性。

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强大的意志力。

章北海的形象更多奠定于黑暗森林中期,在花了整整近20页的篇幅,描述暗杀老航天以推进辐射驱动的恒星际飞船研发路线后,这一突如其来的进展震惊到了所有人,并在冬眠苏醒后夺取星际飞船、并在逃亡初期完成角色使命、走向终点后达到高峰。

相比章北海的目标明确与果断,罗辑更多时候是一个末日时期的普通人形象,但由于与叶文洁的交集,走上了面壁者的一生。两者的对比多多少少有些与《银河英雄传说》相似,懒散佛系的杨威利与果断强势的莱因哈特。

叶文洁:三体的绝对女主角。能够出现这样一位智慧、复杂又经历坎坷的女性主角是较为少有的。一切故事由她而起,甚至连破解的思路也是她播下的种子。

其他:包括亲手触摸水滴的丁仪、威慑与逃亡路线上一代雷迪亚兹和希恩斯……

关键词: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