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推荐三本明末双向穿越文,借助现代资源跟崇祯合作拯救大明的故事

频道:历史小说 日期: 来源

大家好,最近很多书迷都反映不知道看什么书好,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书荒的境地,因此作为老书迷的小编又来给你们推荐好看的小说啦,分分钟让书迷朋友们看到不想睡觉!如果觉得好看的话,希望各位小哥哥小姐姐给小编的文章点个赞加个关注哟!小编会不定时为大家推荐好看的小说的哦!

朱标一脸无语的看着韩度,叹气问道:“你就这么缺钱吗?”

“臣当然缺钱。”韩度理所当然的回道。“臣现在还住在外城,连个内城的宅子都买不起,每次上朝都要比别人提前两个时辰起来。而且上次臣之所以会把那些东西弄回去吃,就是因为没钱啊,买不起菜肴,都快活不下去了。殿下你说臣缺不缺钱?”

“可是,上次在父皇面前,你不是说过。你吃那些东西,是为了开辟食源吗?”朱标疑惑着反问道。

我上次是这样说的?韩度有些记不清了。不过就算是说过那也没有关系啊,同样的一件事情,见人说人话见鬼,殿下你懂不懂?

朱标见韩度没有搭话,还以为他揭穿了韩度的谎言,让韩度无言以对了。哈哈笑道:“你编不下去了吧?编不下去,那孤就走了。”

朱标就要离开,韩度一声惆怅的叹息,吸引住了他的脚步。

“殿下,臣很忧愁啊。”

“你忧愁什么?”朱标皱眉问道。无缘无故的说什么忧愁,难道韩度对安庆的事情起了疑心,为此事忧愁?

韩度神情带着几分疲惫,叹道:“臣上忧其朝廷,下忧其家庭。在外要忧心为朝廷效力,回到家里要操心一家老少的生活问题,怎能不忧愁?试问,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朱标忽然接话,满脸古怪的看着韩度。

“唯有暴富!”

“滚!”

......

韩度和朱标等人就此分别。

晚上回到家里,韩度躺在床上准备休息。可是今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韩度以往沾床就睡的,今天偏偏翻来覆去的都难以入眠。

难以入眠,韩度干脆就不入眠了,睁开眼睛看着窗外的明月。

今人不见来时月,今月将来照来人。

人们常说,生死相隔是最为遥远的距离。其实时间之隔也是一样,两个人要是相隔上几百年,那就和生死相隔没有什么两样。

你活着的时候,她还不知道在哪里;你都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她才开始活她的人生。

“老婆,我想你~”韩度眼角有泪珠滑落,嘴里喃喃自语。

安庆公主和自己曾经的老婆只是长得像而已,她们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韩度心里微微一阵叹息。

忽然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韩度瞬间从床上坐了起来。

不对劲!

朱标的话,不对劲!

他说安庆公主说:“但凭父皇做主”,这句话不对。

吴三千的屁股就出了一道血口,疼的他嗷嗷大叫道:“啊!我的……我的……疼啊!”

这个时候,朱寿犯起了强迫症,皱眉开口道:“这不美观呀……来,右边再来一刀。”

“是,少爷!”

下人精神振奋,翻手又是一刀捅了下去。

吴三千被捅的死去活来,屁股上是皮开肉绽,整个人缩在地上,痛苦哀嚎。

他疼的都哭了,声泪俱下地道:“朱少爷,饶了小人吧!小人再也不敢了啊!”

朱寿笑眯眯道:“还跟本少爷嘚瑟不了?”

“不了,不了!”

吴三千泪如雨下,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忙道:“小的再对朱少爷您不敬,天打五雷轰!您就放过我吧!”

这一刻,他恨不得跪下,叫朱寿一声亲爹。

这败家子,太畜生了啊!

打我一顿,也便认了,也为何要这么折磨我?

屁股上挨了两刀,莫说能不能下床,便是上茅房也费劲了呀!

可朱寿面色如常,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本少爷,乃是恶贯满盈的败家子啊!

命人用刀捅你几下屁股咋了?

这不是本少爷的正常操作么?

说实话,他本想再教训吴三千一番,可一见对方身上血肉模糊的,一下被恶心地没了兴趣。

于是,他便摆了摆手道:“再敢来本少爷的府上,还扎你。”

“滚吧,休要在这碍眼!”

吴三千如蒙大赦,忙是用手当脚,爬出了院子。

好在院外停着一辆马车,车夫见他这副凄惨模样,搀扶上了马车之后,一溜烟的跑了。

张景元把这一幕看在眼中,心吓得凉了。

这朱家的败家子,也太凶残了。

“都司大人,您就别走来走去的了。”

张昺被平安晃得头疼,揉着眉心说道。

平安止住脚步,看向张昺,道:“朝廷的文书你也看了,你素日才高,倒是出点主意。再这样下去,新军之策要不要继续了?”

张昺端起茶碗,打开茶盏一看,空了,重重搁在桌上,说道:“新军之策断然不能停,必须施行下去。”

“施行,施行,如何施行?新军之策,重训练,重强军,可现在呢?抽调各地卫所的军士,人心浮动,都在惦记着那点地,哪里还有心思训练!”

盛庸敲了敲桌子,不耐烦地说道。

张昺瞪了一眼盛庸,说道:“问题便在这里,朝廷不说清楚办法,我们便需要想想,如何即让军士训练,又不耽误屯田生产。”

盛庸冷哼了一声,说道:“盛某不懂那么多,但也听闻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今张布政使,即想吃鱼,也想吃熊掌,世间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张昺起身,厉声道:“那你说该怎么办?皇上让我们自己想法子,我们还能再去问皇上不成?”

盛庸顿时噎住。

皇上允许了新商业之策施行北平,却没有处理北平卫所新军之策的问题,只给了一句“自己想办法”的批示。

就这么直白,明了。

皇上的态度很明显,训练不能松懈。

至于屯田生产的问题,需要自己想办法。

平安虽然是北平都司,让他打个架,杀个人,破个阵,没问题,可涉及到军屯问题,就抓瞎了。

军屯虽然是军政,但其实和民政没本质区别。

平安处理不了,也处理不好。

盛庸也差不多。

所以,虽然是都司的事,但平安还是将张昺请了过来。

张昺主管北平民政,又是一个相对强势的人,一条鞭法,遏兼并国策,在北平府及周边推行速度之快,连平安等人也吃惊不已。

按照张昺的速度,未来十优州府中,必有北平府之名。

平安希望张昺可以贡献智慧,帮助自己解决新军之策最大的难题。

“盛庸,慎言。”

平安皱眉责怪道。

盛庸叹了一口气,靠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平安亲自给张昺倒了一杯茶,说道:“你也知道,当下北平城内的军士,除基本守卫、都司军士、燕王三卫外,皆是地方卫所调入,如怀采卫、延庆卫、白羊口所、渤海所等,人数多达八万。当下已近三月,麦苗总需要有人照管。”

“若是放他们回归卫所,耕作屯田,那新军之策便会流于形式,强军之路夭折,我们没办法给朝廷交代啊。再找不到法子,我与盛庸,恐没有活路了。”

张昺看着一脸忧愁的平安,也知道他此时的难处。

虽然当下北平府已完全在朝廷控制之下,燕王三卫也已归心,但燕王三卫依旧受制于燕王府。

朱棣不在北平,朱高炽便是燕王三卫的最高统帅。

至少,在朝廷没有裁撤燕王三卫之前,名义上是如此。

关键词:大明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