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的牙齿就享受不到各种美食,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大烦恼,那么,为什么有人吃甜食,冰淇淋,甚至喝热水都会牙疼呢?到底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一吃甜食或者吃冷喝热的就牙疼,一般都是因为牙齿出现了问题,但作为主人的我们并没有及时发现,而疼痛、不适就是牙齿对我们发出的警讯。一般造成牙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龋齿,牙本质敏感,牙周炎问题等,但大部分这种不适往往都是龋齿的表现。
是牙齿硬组织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使牙釉质,牙本质破坏、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
龋齿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龋齿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解释。认为龋齿是由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四种因素并存共同作用龋病才能发生。
指宿主对龋病的易感程度,是龋病发生的不可少的因素,主要包括牙齿、唾液、机体的全身情况、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口腔内天然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且复杂。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酸杆菌属和放线菌属。这些细菌的致龋特性是基于其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以及对坚硬牙表面的附着能力。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均要利用糖类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酸,甲酸,琥珀酸等,这些酸性物质聚集在菌斑内,可以使菌斑内pH值下降到5.5以下,并能维持相当长时间,避开唾液的缓冲作用,造成牙面脱矿,龋病病变过程开始。
饮食对龋病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食物致龋作用与食物种类,食物性质和进食频率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致龋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糖类是产生龋齿的必要条件,主要有蔗糖,其次有葡萄糖、淀粉等糖类食物。含糖食品富有粘性,易附着于牙面,滞留在不易自洁的部位,在细菌的利用下产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促使牙脱矿,发生龋病。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从获得性膜的产生、附着到菌斑形成;从细菌分解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到釉质脱矿等龋病发病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当牙齿还处于浅龋即牙釉质龋时,因龋损只累及牙釉质浅层,此时大部分人并无察觉到不适症状,
当牙釉质齿发展到了中期的阶段即牙本质龋时,因牙釉质被破坏,暴露出不同程度的牙本质,当出现,冷热,酸甜,等刺激時,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递到牙神经,牙齿便产生一种“酸软”的疼痛症状,这个时候的疼痛称为刺激痛,这就是进食甜食或有冷热刺激时为什么牙齿会出现牙疼的原因。
当龋损继续往牙本质深层发展,到达牙髓腔,健康的牙髓被感染,出现坏死,这时牙齿便表现出夜间痛,自发痛,遇冷热刺激后持续疼痛的牙髓炎症状。
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此病早期时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牙周炎患者一般可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牙齿周围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牙根暴露,暴露的牙根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
牙周炎患者等到有明显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甚至不能保留牙齿。对于此病平时的预防比较重要: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平时要做好口腔卫生清洁,定期洁牙,避免不良的口腔习惯,。
其实当牙齿出现不适的情况的时候,应及时到口腔科去进行就诊,给医生检查,必要时配合拍摄x光片检查龋齿的龋坏程度,是否累及到牙神经并作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