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秦始皇遇刺,最有名的就是荆轲刺秦王和高渐离的刺杀,但两次刺杀都是有惊无险,实际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荆轲刺秦王根本不值一提,简直就是开玩笑。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遭遇了两次刺杀,才是真正的刺杀,真的差一点要了秦始皇的命,问题在于,两次刺杀都没有破案。两次刺杀都被记录下来,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秦始皇本纪》,由此也可以说明两次刺杀事件应该都是真实案件。
第一个案子非常有名。就是张良在博浪沙抛铁锤,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的第四年,开始巡游天下,在今天河南地区的博浪沙,秦始皇遭遇大铁锤的恐怖袭击,不幸的是,大铁锤击中副车,秦始皇侥幸躲过一劫。为此秦军进行数天的搜捕但无果而终。秦始皇对此十分震怒,处罚了不少官员。当时虽然还没有破案,但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后世史家都认定此事的主谋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但到底是不是张良,只能说不一定。从张良能够策划对秦始皇进行恐怖袭击,说明当时的天下并不太平,六国的贵族依旧有一定影响力。
而秦始皇六年发生之后发生的刺杀案件更是离奇,案件发生在咸阳附近,而且是在秦始皇微服私访的时候。说是始皇六年的一天,微服出行的秦始皇只带了四个贴身武士外出游玩,结果在兰池遇上了刺客,情况一度十分危机,万幸的是,最后贴身的大内侍卫将刺客给杀了。问题在于两点,秦始皇的这次遇刺,是由于都城周边治安混乱导致刑事案件,还是针对秦始皇的蓄谋已久的政治暗杀。
秦始皇对此次刺杀的结论认定是蓄意谋杀。毕竟皇帝微服出行是绝对保密的,能够知道此事的只有很少的人,为此,秦始皇让廷尉开始大规模调查。但查了二十天之后,却是一无所获。而司马迁写到这里不写了。笔锋一转写道,由于秦始皇开始调查刺杀案,导致二十天之内,首都咸阳周边的粮食价格涨了约五十倍(米石千六百),而在此前一年,每石不过30钱。在此情况下秦始皇只有放弃对此案的追查,只能把此事定义为偶发的刑事事件。
秦始皇微服出行遭到谋杀又无法彻查,可以确认皇帝身边的人中有“敌人”眼线。而秦始皇对于泄露自己行踪的人一律处死。但此事却无疾而终。可以想见,秦始皇统治前期对刚征服十年左右的关东控制力并不高。始皇帝身边潜伏着大量的敌人,只是畏惧秦始皇的权利而不敢过于放肆, 但一旦有了机会还是会派遣死士进行暗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