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桑园有座药王庙?

频道:武侠小说 日期: 来源

出桑园一直往北行走十里,就来到马司城村。自古以来,这村不平凡,请听我跟你说详情。全村现有2247亩地,510口人,有马、夏、李、卢、王、侯共六个姓氏。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马氏由山东省寿光县城东千丁马家迁来,在吴桥县城西边一个叫李龙(两个姓氏组成)小村边的一眼大井旁扎驻下来,建成几间小土房,开荒种地,维持生活,数年后形成一个小村庄。

村里木匠多,专为周围村盖房户制作木椽子(椽,音:船。椽子:放在房檩上,架在屋顶的木条)。他们性格厚道,干活实在,人们便称该村“厚房椽”。

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后来让一个外甥改变了村名,改变了命运。原来有一马氏在朝中为官,后来又开始经商,发了大财,生意越干越大,并与官府衙门来往密切。经熟人提亲,他的女儿嫁给了城南范家庄范永年,于1587年生下一子,起名范景文。景文从小天资聪颖,4岁能文,14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历任文选郎中、河南巡抚、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崇祯十七年升为东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职务)。他的舅父马司城善良正直,村民敬仰,七十三岁寿终,范景文为了纪念他舅父,出资让村里请戏班子演了一场大戏,宣布把厚房椽改名为马司城村,把早先那个李龙庄也并入其中。

南董村的赵家财主捐款在马司城村东南角修建了一座药王庙,供奉着孙思邈。

为了给这一带的老百姓看病治病,求药王爷显灵舍药,只要一进三月,这里赶庙会、唱大戏,热闹非凡。每逢三月二十八,马司城的药王庙里香火正旺,财主家舍粥放粮,富豪人家为穷人舍斋救贫。此风俗一直延续至建国初期,所以马司城村也被四乡八村的人们称为药王庙。药王庙,九条道,像赶集,好热闹,逢“文革”,被拆掉,还是原来建庙的南董村来人拆掉的。

庙里有一眼砖井,直径1.3米,水质甜,不但供本村人吃,就连附近南小齐村也有人来挑水,但要先让庙里用水,别人需等待。

庙的主持是景县降河流人,叫刘宝柱,大高个,光头。他的师傅是西张篦头村的陈师傅。刘宝柱1994年在安陵敬老院去世,终年80多岁。

现在,庙宇全无,只有那眼井还在,静静地守护着那里。

先有李龙,后有马司城。李龙建村时,就在村边打了一眼直径1.5米的大井,正是现在马司城村东这眼老井。

因为当初有这眼井,祖宗才在此安家。这井水半甜半咸半口水,井很深,没干过,因水咸浮力大,解放后曾有五人掉下去,但都浮在水面沉不下去,成了奇闻。水面井壁有窟窿,一条像锨把,约四公分粗的大黑蛇浮在水面上,有多少人时而看到过,让人不寒而栗。后来有了自来水,人们再也不用此井饮水了。

前些年,井旁住家有一人用磨盘盖住井口,家庭顿出病人,久治不愈。后有名人指点,移走磨盘,病人立即康复。从此,再无人敢动井口。逢过年时,还有老人到井旁烧纸上香,供奉礼品,感谢井恩,祈求平安。这眼井成了村里最古老的遗迹,成了千年坐标。井口大蓝砖,虽然腐蚀残缺,尽显岁月沧桑。

村西也有一眼与村东同时修的古井,也不使用了。

村中南北中一条线各有一棵古槐,都有一搂多粗,几百年树龄,树干粗壮,枝繁叶茂。

关键词: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