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诡谲的异象,孤岛城邦与挑战大海的船队已然成为文明世界仅存的灯火,而幽灵船“失乡号”的新船长,却不知道怎么开船?《深海余烬》的故事就这样从一个迷雾重重的海域展开……11月20日,这本书的作者、知名网络作家远瞳,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分享自己与科幻的不解之缘。
作为科幻题材小说作家,远瞳最早接触的科幻作品是杂志《科幻世界》。他回忆,小时候走亲戚时,他遇到了半本《科幻世界》,读完意犹未尽,下半本却不知所踪。无奈之下,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远瞳就开始自己往后编。这次经历,让他发现了写作的乐趣,也为他专注科幻创作奠定了基础。
“初高中时期,我就开始写文章了,写完就向杂志投稿,真的有一些短篇小说在《科幻世界》上发表过。”大学毕业以后,远瞳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网文写作时间。“每天坚持至少写一章,一章3000字左右。”最近他开始尝试每天写两章,“稍微多写一点,防止自己荒废掉。”
因为严格律己,远瞳的作品一直深受科幻爱好者的喜爱。谈及从众多同类型作者中脱颖而出的必备要素,远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除了最基础的写作能力和作家本人的坚持之外,还要凝聚起读者的力量,要忠实于自己的读者,也忠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运气,好的时机加上锲而不舍的坚持,就有可能成功。”
远瞳的作品几乎都是鸿篇巨制,他不仅仅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异世界,还让每个世界都有着自己完整的运行规则,并在庞大的宇宙体系下悄然运转。他的笔下,每一个动物、植物、建筑、“人”等,都有其独特的设定,引人入胜。而超现实主义风格,无疑非常考验作者的想象能力。
当记者问起远瞳这些奇幻想象的灵感来源时,远瞳直言,这跟自己平时看的东西很多很杂有关,“阅读面比普通人广以后,自然而然地容易产生各种思路交汇,经常会闪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远瞳认为,广博的阅读量是创作的本质,但也是基础。除此之外,作者还需要独处,“创作者要在独处中思考,思考中将这些一闪而过的灵感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创作点。”
丰富的前期积累与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让远瞳在写作时如有神助,但他自爆也曾遇到过短期卡文的时候。此时的他,要么把自己逼到极限、埋头硬写,要么借机放松一下头脑,看别的书、电影、电视剧或者玩游戏,调整好状态以后再继续。
其实,广泛阅读不仅有助于产生灵感,也大大提升了远瞳的写作功力。“那是看上去古老而充满威仪的三桅战船——在这个蒸汽船已经不再稀奇的年代,那从浓雾中浮现的风帆战船,古老的仿佛从一个世纪前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般,它的桅杆高耸,船舷陡峭,漆黑的木质船壳上燃烧着亡魂般的绿色火光,巨大的帆在虚无中鼓动起来,帆上凝聚着嘶吼的幻象与层层烈焰……”寥寥几笔,《深海余烬》里的“失乡号”,立即鲜活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正如远瞳自己对《希灵帝国》的描述:“本书卷帙浩阔,设定繁杂,人物众多,无尽精彩,尽在其中。”宏大叙事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但也给他们提供了“挑错”的机会,给作者带来了一些压力。“尤其随着读者基本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除了被书中的精彩片段吸引之外,还开始研究书里的逻辑,挑逻辑漏洞。”
为了让《深海余烬》里的“失乡号”更符合年代设定,远瞳还专门搜索了大航海时代船的形制,当时海上水手们要遵守的规矩,包括如何上厕所、船上没有厕所又该怎么办、船长们如何解决坏血病的问题等等。“因为如果你不查清楚的话,它就可能变成读者要挑的一个漏洞了。”
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不止这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可能去年还是幻想中的科技今年就变为现实,整本书的设定都会被打乱,作者的心血也付之一炬。”尽管面临着更大的写作压力,远瞳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证明我们的创作环境、受众群体都在提升,我很开心,看到科技发展比科技停滞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