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是羽绒服销售的旺季,但有着 " 羽绒服界爱马仕 " 之称的加拿大鹅,却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11 月 2 日,加拿大鹅发布了 2023 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截至 2022 年 10 月 2 日,加拿大鹅营收为 2.77 亿加元,实现了 19% 的同比上涨,但净利润只有 330 万加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990 万加元,直线下降了 2/3。
在这份财报中,加拿大鹅还下调了公司整个 2023 财年的业绩指引,预计全年营收 12-13 亿美元,低于此前预估的 13-14 亿美元。
2018 年开始,加拿大鹅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的销售情况停滞不前,唯有亚太地区保持着高速增长,从 2018 财年的 0.4 亿加元飙升至 2021 年的 2.6 亿加元,一跃成为加拿大鹅营收规模最大的一块市场。但越来越高的营收权重也意味着,一旦亚太地区失守,加拿大鹅整体业绩的损失将格外明显。
在 2023 年的第二财季中,亚太地区成了加拿大鹅唯一出现营收下滑的区域。
财报显示,该季度加拿大鹅在本土加拿大的营收为 5870 万加元,同比增长 25.2%;在美国的营收为 7420 万加元,同比增长 20.3%;在欧洲、中东及非洲的营收增长最猛,8790 万加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 24.4%。唯独在亚太地区,加拿大鹅的营收只有 5640 万加元,同比下滑了 4.2%。
进入 2023 财年,加拿大鹅在亚太地区的营收,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了下滑。
在具体的业务中,亚太地区也成了拖后腿的一个。
加拿大鹅的主营业务分为三类,DTC 业务、批发业务和其他。2023 年第二财季,加拿大鹅的 DTC 业务收入为 9480 万加元,同比增长 15.6%,批发业务收入为 1.807 亿加元,同比增长 21.2%。虽然两大主营业务都取得了双位数的增长,但仔细来看,这其中亚太地区并无贡献。
2023 年,加拿大鹅在全球常设有 45 家门店,财报中表示,除了亚太地区外,其余所有地区门店的收入都有所增加," 受疫情影响导致店铺关闭,营业时间、店铺客流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对比其他消费品牌,加拿大鹅的开店数量非常少,从去年同期到现在,全球范围内也只增加了 7 家门店。与品牌习惯的开店节奏相比,中国大陆地区的扩张速度不可谓不快。
加拿大鹅 2018 年进入中国,先是在香港和北京连开两店,过去四年时间里,加拿大鹅在大陆地区的门店数就达到了 13 家,占到其全球总门店数量的 1/3。
虽然在财报中,加拿大鹅并没有单独披露中国大陆的经营状况,但从开店节奏中也能看出,中国大陆市场在亚太地区乃至加拿大鹅整体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
产品卖不出去,自然就会积压。到 2023 年第二季度末,加拿大鹅的库存为 5.115 亿加元,而上年同期仅为 4.164 亿加元。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 2021 年增长至 1562 亿元,2015-2021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2.6%,预计到 2022 年,我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将达到 1622 亿元。
国产羽绒服龙头波司登就在这片大市场上活得很好。根据其 2022 财年(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的业绩报告显示,波司登营收达到 162 亿元,实现了 20% 的增长,净利润 20.6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也达到了 20.4%。连续六年,波司登都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局面。
不仅业绩保持增长,波司登的高端化路径也走的越来越顺。从 2019 财年至 2022 财年,波司登品牌定价在 1800 元以上的产品占比分别为 14%、27.5%、31.8%、46.9%,千元以下的平价产品占比更是只有个位数。
虽然在产品价格上与 " 天花板 " 加拿大鹅相比还有差距,但波司登的毛利率已经在 2022 财年达到了 60.1%,这一数据甚至比加拿大鹅的 59.8% 还要高。
加拿大鹅在财报中将亚太区的颓势主要归结给了疫情,但从波司登的销售状况中也可看出,疫情绝不是导致产品卖不动的主要原因。" 疫情 " 和全球经济环境是所有人都面对的挑战。这不应该成为具体业务下滑的 " 挡箭牌 "。
加拿大鹅最早是以专业的御寒装备问世的,发展成为奢侈品服饰,也只是仅 20 年的事情。2017 年,一件加拿大鹅经典的 Trillium parka 售价是 1002 美元(含税),2022 年涨到 1495 美元,在天猫旗舰店售价 11000 元—— 2013 年贝恩资本以 2.5 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鹅多数股权,在资本加持下,加拿大鹅实现了 " 阶层跨越 "。
2013 年,名模凯特 · 阿普顿内穿比基尼,外面套着一件加拿大鹅羽绒服的照片出现在《体育画报》上,一下子点燃了加拿大鹅的市场关注度。这一举动,也被加拿大鹅 CEO 丹尼 · 瑞斯(Dani Reiss)视作品牌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此外,007 男主詹姆斯 · 邦德的扮演者丹尼尔 · 克雷格、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等各领域名人,都给加拿大鹅的风行添过一把火。明星效应之下,加拿大鹅不再是一件简单的羽绒衣,而成了象征着财富、地位乃至时尚的 " 炫耀性 " 消费品。因此才有了 2018 年之后,大街上 " 三步一大鹅 " 的景象。
不过,好景不长,加拿大鹅亲手毁掉了自己在中国的好人缘。
去年 9 月,上海市监部通过调查发现,加拿大鹅羽绒服里,所用原料中高达 70% 都是普通鸭绒,却在宣传时说自己用的羽绒料是来自加拿大北部 Hutterite 群落最保暖的鹅绒,最终加拿大鹅中国经营方希计(上海)商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 45 万。
没过两个月波澜再起。据《新闻晨报》报道,一位消费者在 " 加拿大鹅 " 专门店花 11400 元购买了一件型号为 9512M 的羽绒服,之后却发现这件产品 Logo 绣错、线头乱飞、面料甚至有刺鼻异味等问题。更离谱的是,转天这位消费者要去门店退换货时,竟然遭拒。并且在此后长达一个多月的拉扯中,加拿大鹅面对消费者的诉求,都摆出了一副概不退换的高傲姿态。
原来,在加拿大鹅的《更换条款》写着一条:" 除非相关法律另有规定,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款。"而这样一则条款,还是仅仅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根据加拿大鹅官网显示,除了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到 30 天无理由退换货。
如此双标的举动,惹怒了中国消费者,《人民日报》直接发文表示,质量差还拒不退货,小心最后只剩一地 " 鹅 " 毛。
去年 12 月,被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的加拿大鹅,不得不发布公告,表示已经更新并优化了‘加拿大鹅中国大陆地区退换货服务承诺‘,为消费者提供细致的售后指引,"Canada Goose 加拿大会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顾客体验。"
对于一家海外品牌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扎根下来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有好的产品,更要在品牌、营销等层面,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奢侈品的 " 奢侈 ",应该体现在产品和品牌影响力上,而不应体现在面对消费者的态度上。而这些都会为日后的 " 财报 " 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