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土狗爱看”的微短剧,正在成为爱优腾芒的“新宠”

频道:悬疑电视剧 日期: 来源

9月21日,一部名为《千金丫环》的微短剧,赫然出现在了Vlinkage网剧播放指数的第九位,位列于《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之前。

此外,它还是灯塔9月全网网剧正片播放TOP10,和《苍兰诀》《沉香如屑·沉香重华》等大剧并肩。

这部每集10分钟、共30集的微短剧,无论从成本、演员还是宣发规模上,都无法与榜单上的其他长剧集相提并论。然而,它却以黑马之姿让微短剧出现在了主流视野中。在优酷站内,它也创下了霸榜热搜312个小时的纪录,最高冲至首位。

无独有偶,9月23日,一部每集10分钟,共18集的微短剧《虚颜》在芒果TV上线后,总播放量突破5亿,获得全站搜索热度第一,连续刷新短剧历史记录,并获得7.5分的豆瓣开分。

在降本增效的趋势下,周期短、风险低、性价比高的微短剧,开始获得长视频平台的青睐。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2短剧洞察报告》显示,从2021年开始,主流视频平台纷纷设立短剧剧场,优酷有“优酷小剧场”,腾讯视频有“十分剧场”,芒果TV有“大芒短剧”,B站有“B站小剧场”。

平台和资本的快速涌入,让微短剧市场迅速“热”了起来。据红星新闻报道,2022年上半年,广电总局系统进行规划备案的微短剧达到2859部。5月和6月,单月内备案的微短剧数量均超过400部,而在2021年,全年备案的微短剧数量仅为398部。

在基因和现金流都不敌短视频平台的情况下,长视频平台能否在微短剧赛道闯出一番天地?作为赛道的后入局者,长视频平台在微短剧领域的发力能解决如今的商业痛点吗?当下的微短剧热到底是风口的趋势,还是泡沫的前兆?

为此,娱理工作室深度对话了长视频平台、影视行业分析师、微短剧投资公司以及编剧,试图厘清长视频平台入局微短剧赛道的内容逻辑和商业逻辑。

在他们看来,微短剧的“钱途”,充满着不确定性。

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市场数据洞察》显示,腾讯视频微短剧《拜托了!别宠我》的分账金额突破了3000万元。

同时,无糖文化、十二升肖等一批制作微短剧的影视公司也开始涌起。而开心麻花、灵河文化等传统影视公司,也开始专门布局短剧业务。《千金丫环》的出品方大唐之星,也是一家成立十余年的影视公司,他们在第一部短剧中,就将霸气军阀与落难千金的虐恋做到了极致,男主角霸道而又专情,在第一集中便出现了床咚等高能片段,被很多用户评价“我是土狗我爱看”。

而就在两年前,微短剧的分账金额还浮动在百万水平。华晨美创创始人陈益韬回忆,彼时很多平台对于原创微短剧还持有怀疑态度,他们与长视频平台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为长剧拍摄番外衍生,三分钟左右的微短剧成本只有20-30万元,一般人物不会超过十个,团队也不会超过20个人。

陈益韬说,这段时间公司做短剧基本处于赔钱状态。“首先要有一个招商团队,把短剧当产业做,但影视公司没有,招商根本覆盖不了成本。其次我们做公司化运营,每部剧最高收入也才十万元,但短剧团队有几十个人,靠制作费根本没办法盈利。”但他观察到长视频的流量在逐渐下降,但是短视频平台的日活数却逐步提高。有很多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把一些40集的长剧,剪成几分钟一集的集锦,还有一些MCN达人号会拍摄简单的竖屏小段子迅速吸粉。这让他坚定意识到,除了长剧业务之外,也应该在短剧赛道上提早布局。

《拜托了!别宠我》三季海报

2021年,腾讯视频的微短剧《大唐小吃货》把分账金额的水位抬升至1000万,一切似乎印证着陈益韬的判断。

然而,许多影视公司关注微短剧并不是出于投资心理,而是被迫为之。

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无糖文化创始人杜浩提到微短剧试错成本相对偏低,短平快是核心优势,对于小体量公司是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产品和业务。十二升肖传媒内容负责人陆添坦言,微小型影视公司在上千万的定制剧市场中,基本只能沦为大公司竞争碾压中的无名牺牲者。但微短剧100万元左右就能开机,而且可以和平台走分账,有补贴,回本周期快,可以快速进行内容变现,解决资金流的问题。

陈益韬透露,在影视行业降本增效的趋势下,几千万规模的腰部剧集市场直接“消失”,长视频平台只需要动辄过亿的头部大IP剧集,以及几百万元到一千万元成本的短剧。

“大家做短剧主要原因是因为便宜。从影视寒冬开始,大家在找出路的过程中发现短剧成本更低,拍长剧的人没事情干了,做惯了几千万的剧,忽悠个几百万的投资做短剧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而且现在平台缺内容,又有流量扶持。虽然也不知道微短剧是不是出路,但要先试一试,这和新东方做直播是一个逻辑。”

长视频平台做微短剧不是“降维打击”,在微短剧领域中的探索,也并不一帆风顺。

推出《生活对我下手了》后,2018年12月25日,爱奇艺正式上线了“竖屏控剧场”,这也是国内长视频平台站内上线的首个竖屏剧场,首批项目共计25个。同年,腾讯视频也推出yoo视频,并称将提供最强有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抱歉了同事》等微剧也在yoo视频上线。优酷也陆续推出了“电流”等一系列短视频App,加注短剧赛道。

然而,yoo视频上线仅4个月就结束了内容采买业务,并被并入腾讯视频团队。在爱奇艺站内搜索竖屏控剧场,搜索出的剧集更新大多停留在2020年;而“电流”目前已经无法在App store中搜索到。从爱优腾连年亏损的数据来看,短剧也未能成为长视频平台的“救命稻草”。2022年爱奇艺的连续两季度盈利,依靠的还是成本控制和爆款长剧集内容。

猫眼研究院分析师阎娇艳告诉娱理工作室,早期的微短剧只是短视频平台用来刺激用户活跃度的玩法之一。很多内容都由用户自主上传,特点是门槛低、短平快、爽点多,符合下沉市场用户的诉求。而随着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崛起,短剧这一形式也逐渐进入了长视频平台的视野。

《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12月份起,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逐年递增,从2017年的76分钟逐步攀升至2021年的125分钟。相比之下,综合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趋于稳定,并从2020年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

相比起高成本、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的长剧集,微短剧拥有成本低、周期短、碎片化、可复制的优势。

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创作,大多沿用的是长剧模式下的精品微短剧逻辑,在创作中讲究调度、审美和节奏,依赖专业的剧集主创团队和演员;比如芒果TV推出的微短剧《虚颜》,其服化道和OST的精美程度足以比肩长剧,甚至在剧本阶段,制片人便已经着手准备音乐。相比之下,短视频平台的微短剧更多脱胎于UGC内容,剧情结构和镜头语言相对简单,更偏向于剧情类短视频。

不同的是,长剧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先行,比如《苍兰诀》在做反套路剧情的同时,也塑造出东方青苍、小兰花、长珩仙君等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而微短剧是情节先行,要堆砌大量高能情节,快节奏、强反转,开头和结尾都要留好钩子。至于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并不是非常看重。

“像小成本的甜宠微短剧,男一一定是霸道总裁,女一一定是坚强的灰姑娘,或是有金手指。反派男女配就是男二和女二,他们是没有脑子毫无逻辑的坏。”从事微短剧编剧近两年的编剧雷达告诉娱理工作室。

相较于长剧,微短剧需要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在成本、演员、宣发都无法与长剧抗衡的情况下,每一个微短剧制片人都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项目的卖点是什么?核心的记忆点是什么?

“短剧尤其需要足够有爆发力的噱头,才能在一众作品中脱颖而出。《千金丫环》在剧本层面就展露出非常鲜明的特色,看到第一眼就觉得这项目能成。而平台的前期介入,则是基于日常接触海量项目的经验,通过剧本的优化、演员的选择、制作的把关等,帮助片方实现卖点最大程度的释放。”优酷商务马莉说。

然而在微短剧的商业模式上,长视频平台却无法复用短视频平台的逻辑。

短视频平台沿用的是MCN机构的“养号”“养人”逻辑,剧情类短视频是整体内容消费的一部分,和站内的信息流广告、直播带货、达人经济等商业化链路是一体的。所以,它们不需要靠故事本身卖钱,而是把账号和演员捧红之后,通过直播带货和信息流广告变现。

但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微短剧要搏的还是爆款项目,像长剧一样靠会员拉新、品牌植入获得收益。而从平台生态来看,微短剧内容也有补足内容品类,满足下沉用户需求的作用,同时也能承担一些IP联动的功能。

一部微短剧从策划到完成,时间会控制在半年之内,最快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成本在百万到千万不等。项目立项后最快一个月内就可以开机,15天拍摄周期,后期备案同步进行,上线确定性很高。在广告内容化的趋势下,传统长剧集投资大、制作周期长的特点,导致它们较难和品牌方的商业化打法契合,某些新品在长剧开拍时选择植入,等到几年后剧集播出时新品早已换代。此外,剧集备案、艺人等因素也会给品牌方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但微短剧以其低成本、快节奏的制作模式,可以更灵活地契合品牌方的植入要求,甚至可以由品牌决定上线播出时间。长视频平台本身的制作能力,也能为客户带来更精品化的内容植入,未来还可能会出现精品品牌定制剧等合作形态。

这些对于微短剧商业空间的想象,显然还处于理想化阶段。从目前的短剧商业空间来看,仍存在不少隐患。

从内容收入角度来看,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微短剧很难带来与长剧相匹敌的会员收入。截至10月20日,《虚颜》在芒果TV站内播放量为5.8亿次,仍与动辄几十亿次的长剧存在不小的差距。

用户对于为微短剧付费仍持怀疑态度。腾讯视频曾在多部与微视合作的小成本微短剧中,推出非会员3元付费购买的选项。而《虚颜》的付费番外,也显示会员需要6元购买,非会员需要12元购买。

微博互联网科技大V@霜叶 曾在评论B站U主付费视频掉粉过万时,提到这种付费模式用在土味短剧上可能更合适。但在评论区中,大部分网友却持反对态度,最高赞评论称:“如果是教育内容,比如大学老师或者相对正规的内容,以及编程以及正规学院派内容,我觉得可以接受付费买单。吹水的就算了。”

而在品牌广告上,多位业界人士也向娱理工作室透露,品牌方目前对于微短剧仍不看好。

首先,最具说服力的IP、制作团队和艺人阵容,是微短剧最大的短板。大部分微短剧的创作团队,都是资历较浅、没有代表作的无名之辈。而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的成本之下,微短剧团队无法购买动辄上千万的IP,也无法邀请头部演员,几万块的原创剧本加非知名演员的组合成为常态。在这样的较低配置下,品牌方无法看到稳定的商业前景,自然不会考虑入局。

其次,微短剧仍处于影视行业鄙视链底端,核心受众为下沉市场,无法与大多数品牌方的用户画像相契合;而微短剧时长较短,从而带来的品牌植入的空间也较为有限。《虚颜》在商业化上完全依靠会员收入,而《千金丫环》在片头片尾也未出现贴片广告。

2021年,华晨美创推出了十几部微短剧,但由于利润无法覆盖巨大的人工成本,两年下来公司在微短剧的亏损达到近700万元,资金只剩下300万元。

在他看来,平台对于流量和推广资源大多向头部作品倾斜。而目前微短剧赛道的红利,只会向头部团队和项目倾斜。“一年200部作品赔掉180部,靠分账赚钱的才几家,这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同时,大量非专业玩家的涌入,也会带来同质化竞争和低质量泡沫。

短剧题材基本集中在校园甜宠、重生、穿越霸道总裁等女频题材。海报、片名、滤镜甚至是演员风格都极其类似。而由于微短剧本身篇幅比较短,为了抓住观众,微短剧也会在短时间内设置过多强冲突和反转,试图调动观众情绪。这种创作模式一旦批量化,就会出现剧情狗血,重复玩梗的问题。

2022年开始,华晨美创已经从制作转向了影视投资公司,而对于项目的把关,陈益韬也从过去的放养制转变成亲自参与整个创作过程。几年的经验思考下来,他觉得对于中小影视公司来说,利润率更高的方式不是像长视频平台一样做剧,而是像MCN机构一样做人,以演员为核心打造一批人设突出的账号。

“对个体来说,要评量一下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参与到赛道中,最后能不能成为头部的几名。一年可能拍1000部短剧,但只爆了20部,成功率其实只有百分之五,这个市场很现实,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虽然拽着稻草有浮力,但是你还需要自己会游泳。”陈益韬说。

关键词:虚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