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爸总是觉得孩子不打不骂就不长记性,动不动就数落一顿,然后关小黑屋……我跟他说这样不对,可他说他小时候爷爷就是这么教育他的,而且幸亏这么教育,他才没走弯路.…我很想反驳他,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说。
孩子持续经历某些挫折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会表现出消极、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如果孩子年龄较小,承受能力较差,这种来自父母的打击,对孩子心态的影响可想而知。
我们虽然可以看到“虎妈送孩子进常青藤”这样的新闻,但不建议家长们模仿——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就因为是“少数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依旧延续“虎狼式教育”,严厉对待孩子,那我们很可能会将孩子变成这样:
生活中,“家庭暴力”和“让孩子承担后果”常常会被搞混——前者是家长作为强者对孩子的情绪发泄,而后者则是不带负面情绪的情感倾向。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控制好情绪,秉承着“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即“孩子,我是爱你的,但你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如果你觉得不开心,可以跟我说一说,我会尽我所能地帮助你。
孩子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急需家长的情感支持。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感到温暖和被信任,再与Ta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
游戏可以放松身心,让亲子感情升温。家长在安排日程时,需要为孩子预留自由活动和全家活动的时间(包括去公园、游乐场等户外活动),让孩子在轻松而其乐融融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自信心。
对孩子来说,自主成长才是最好的成长。家长在生活中可以适当“放低身份”,甚至可以“故意无能”,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让Ta自己决定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而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压制Ta。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慑于父母的威力,盲目服从。
让每一本好书在这信息快捷的新时代发挥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