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有的大学生已经不想毕业了

频道:爱情电影 日期: 来源

最近,有这样的一张图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说有应届生试图通过延期毕业来躲避今年的就业压力,为此甚至形成了“挂科竞赛”,开始了“反向内卷”。

我们知道,无论挂科还是延毕,往往会被视为大学履历中的负面加成,而现在,此举却被描述成了应届生的自救路径。

更荒谬的是,就在我以为这只是2022年秋招结束前一次无聊的焦虑杜撰时,有些应届生已经开始实际操作了。

有同样今年应届的网友评论道:“这招学晚了。”

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来说,延期毕业,在过去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不管是能力的问题,还是精力的问题,在公众考量里,延毕难免经常与失败挂钩,代表你被同批次竞争者们甩在了身后。

然而,我发现眼下一些大学生对于延毕的看法,正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延毕,已经开始从被动转为部分应届生出于利益考量下的主动选项。

用故意挂科来延毕听起来确实过于虚幻,但有人在论文盲审前妥善规划延毕就显得较为体面。

像这位网友跟导师所说的,她选择延毕不是论文压力,而是现实问题。

相对于没签到工作的窘境和仍不明朗的就业形势,他们说延毕也就没那么难以让人接受了。

相同的权衡思路在小范围内达成了共识,一位知名高等院校的网友询问学妹今年是否有人申请了延毕,学妹回复:“是,我觉得延毕挺好的。”

有人说,延毕缓解了自己的精神内耗,能多参加一次秋招,能腾出手解决大学几年的遗留问题,还能提前适应独立生活。

甚至,有人今年已经拿到了算得上不错的offer,但为了保证其职业规划不被打乱,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延毕一年。

以至于,在当下一些应届生看来,延毕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毕业解决方案。

延出来的时间,他们既能考公,又能考研,氛围天然、食宿低廉,一次不行,还能二战,好比是多拿了一枚大学教育的“复活币”。

或者就算是用这段时间去刷实习、添履历,也相当于提前上了一年社会大学的“预科班”。

然而,所有命运馈赠的延毕,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有的需要你用时间支付,有的需要你用机会支付。出来延的,迟早要还的。

就像大家谈论的所有延毕的好处,实则都是应届生们恐惧的倒影。

毕业即失业的群体恐慌,构造了一架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威慑天平。

现在一些应届生就处在毕业了又没毕,失业了又没失的叠加状态中,等待着随时被社会开盒。

一切恐惧的根源,都指向了年轻人关于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

就在“挂科延毕”被编成网络段子的此刻,以指数级逐年增长的学历提升大军中,又有多少人实际上是选择了另一种形式的延期毕业呢?

考上了研究生,有人变相延毕去跟本科应届生卷。

今年,2022届延毕的人要跟2023届的抢饭碗;到了明年,又会有2023届延毕的人加入其中继续卷。

据统计,到2018年,硕士研究生的延毕率已经一路涨到了近10%,博士研究生的延毕率更是已经超过了64%。

应届生延迟毕业,本是想躲过“最卷的一年”。

有2022届的会计硕士说自己在卖烤肠.

像他这样没有工作的硕士,在当地大概能组个炊事班。

有应届本科生兄弟为了得到一份进厂打包装的工作,谎称自己的学历是大专。

而关于“今年的应届生到底难不难”这个严肃话题,我们可以去广阔的社会生活里找找答案。

今年,预计有1076万名应届生站在了学校与社会的分割线上。

就在广大应届生准备涌向社会岗位的时候,很多巨型企业却在将许多人从公司工位上解散。

就在这批00后应届生准备全面整顿职场之前,有些小老板已经在艰难处境中先一步破产。

或者,当他们想在风口行业的转向和世界经济的动荡中登船靠岸,却发现等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各个拔剑四顾心茫然。

毕业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一拳把他们对安身立命的全部预设捶了个稀巴烂。

于是,我发现“破防”就成了今年很多应届生常常在社交媒体上提起的词汇。

在#应届生找工作#的tag下,你甚至会担心起很多应届生网友的精神状态。

然而,就在大众批评或许是应届生不够努力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跟固有的社会印象产生了冲突,直接当保安去了。

你以为不得志的应届生都已经躺平了,殊不知,有人早爬起来开始了对生存的伟大尝试。

尽管从内心里接受“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大概是要比决定延期毕业更难的一关。

但这届应届生中,也有人在向我们证明,晒过图书馆的阳光,也能咽下铁做的月亮,那些高于课桌的青春,也同样能低于机床。

而至于哪一届应届生最难,或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这个问题,总是伴随着举不尽的幸存者偏差和吵不完的口水架。

但有一点大家已达成共识,那就是应届生身份,是大多数人与这个社会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很多幸运都是限时留给应届生的,这是社会对我们仅有一次的礼貌性宽容。

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后,人生就只剩下勇敢者的游戏。

你拿延毕赌明天,我用应届换此生。

有的毕业,你能决定延期。

关键词: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