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建立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学院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坚持“五个结合”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入选省委教育工委2021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最佳案例;行政第一党支部获2021年度省直机关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星级党支部;创作拍摄的《站起来一起走》大学生微电影参加“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四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获全省二等奖。
5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在前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00%验收达标的基础上,将原有的10个党支部调整为27个,深入开展党建创新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夯实战斗堡垒作用。
兴国必先强师。引进思政名师1人、艺术名师5人、烹饪大师领军人才3人;通过公开招考、人博会引进、调动、体制外聘用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干部选拔任用73人;增加课时费、提高工资待遇、编制内外同工同酬……
按照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相结合、市场需求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学院构建了以食品类专业为龙头,财经商贸类、信息工程类、文化艺术类、机电工程类、建筑工程类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此外,提出“10+1”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加强理实一体,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实施1+X证书和专升本教育改革;探索合作办学,开启订单培养;推行职业等级证书制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招生是生命线,就业是压舱石。近年来,学院积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做好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把招生、培养和就业放到产业链上,以产业带动招生就业,学院招生逐年持续向好,近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2月12日,学院产教融合案例入选教育部职成司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征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该案例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品创新等方面,对学院近年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做法进行了全面总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从专业设置开始,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积极深入县(区)调研,力求在服务面向上突出“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办学过程中,学院结合实际将“产教”融合从二元结构演变成了“政产教农金销”六元结构,使产教融合更加贴近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产业孵化和服务产业发展需要。截至目前,贵州食品工程职院成立了黔菜学院、酿造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学院、阿幼朵艺术学院、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学院、金沙白酒学院、辣椒产业学院、数字乡村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搭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这是学院探索“学校工厂一体、教室车间一体、教师师傅一体、学生学徒一体、作品产品一体、知识技能一体、传承创新一体”七位一体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