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女鬼桥:开魂路》评测:优缺点明显的电影改编恐怖游戏

频道:中国台湾电影 日期: 来源

首先,要批评一下本作的一些缺点。显然,大宇并没有往本作倾注多少开发资源,本作几乎处处都透着一股“敷衍”的感觉:精度颇低的建模加上大量复用的场景模型让观感相当糟糕;明明是个现代游戏却连进个小房间都要读盘,令游戏体验经常断档;在引导上的严重缺失导致玩家经常遇上无意义的卡关;僵硬的操作手感、跑起来跟走路没差别的人物移动速度,以及经常对不上的交互UI使人暴躁,本作在很多方面呈现出的游戏水准,让其都不像是2022年的游戏。

“游戏”和“电影”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两者的表达方式与所需的叙事结构是非常不同的,这也就导致了改编时越想追求“原汁原味”的创作者,越容易落到一地鸡毛的地步。而且,由于这两者都是以影像为主导的创作形式,如何让体验过原作的人,在体验改编作品时有新鲜感,也是件难办的事情。

但这部电影出色的地方在于,它玩了一个不错的叙事诡计,通过影像的误导将发生在2012年和2016年的两个性质相同的事件进行了拼接,看似一条线贯穿到尾的剧情其实是两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场景的穿插,直到最后真相揭晓,两条不同的剧情线交汇,观众豁然开朗,对故事中的“轮回”形成了强烈的印象。在这一点上,《女鬼桥》所塑造的观影体验是出彩的,且这种叙事诡计带来的魅力,也是《女鬼桥》大量使用“伪纪录片”的影像表达才能够带来的塑造。

故而,大宇在设计《女鬼桥:开魂路》的流程时,直接放弃了这个叙事诡计,将故事重心放在了2016年的事件上。又因为原著是利用叙事上的手法取胜的,所以他们也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反而采用了另一种对游戏来说更容易阐述的叙事方式——借助六名学生的不同视角,来共同讲述这一故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种方式,游戏中得以加入“李天明”和“郑琳恩”两名角色。在电影原作中,这两人的戏份,被四年前的两个学长学姐所顶替,基本没有出现。因为,游戏选择了只讲2016年的事情,使得这两位对看过原作的玩家来说全新的角色,有了出场的机会——这也是《女鬼桥:开魂路》相较于原作而言,所提供的“新鲜感”的主要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郑琳恩”这名角色的刻画相当讨喜。知鬼而不畏鬼、直来直去的飒爽性格,在诸多“恐怖”作品中相当少见,足以让在一惊一乍的氛围中逐渐麻木的玩家们精神一振。作为重要的剧情角色之一,她的死去也是本作评论区中,最让玩家们“意难平”的事情之一。

但在玩到最终章后才发现,本作剧情中“女鬼桥”的故事,不再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无止境的“轮回”,玩家能够通过前半段剧情中搜集到的信息和道具,在最后一场BOSS追逐战中“度化”女鬼,为一切画上终结的句号——这也是符合游戏剧情惯例的结尾,毕竟无论是谁被人追了一路还没法反击,都会觉得太过憋屈。

而且,大宇对于原作结尾的改编也有相当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他们将最终的主视角放在了“赵芯桥”这个角色身上,而非原作中存活的“渣男”季德全,是个很正确的选择——因为,“赵芯桥”才是贯穿这一故事的最关键角色,她身上的复杂性,也最值得观众去咀嚼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善恶。

在这一段游玩流程中,玩家开启了全新的游玩场景,并面临着整个游戏中规模最大的解谜关卡,不仅谜题的解谜方式与游戏的游玩逻辑结合得更加紧密,谜题的衔接也更加紧凑。在演出与BOSS的压迫感上,足够长的流程也让这一段游玩成了游戏全程的最强音。最后,玩家用七星剑终结一切时,此前所铺垫的所有压抑情绪,都在女鬼尸体的爆炸下得到了释放。这些体验上的提升,都让这场代表着剧情高潮的BOSS追逐战,有了更加强烈的交互体验和代入感。

骤然拉高的追逐战强度,使得已经适应了游戏操作的玩家,很难接受。本作在操作手感上本就不出色,前面几章的追逐战虽然玩起来不舒服,但都因为流程较短而能够被接受。但在最后一战上,如果玩家没能在缺乏教学的情况下,学会蹲下躲避女鬼的侦查,观察地上的水渍判断女鬼的动向的话,那在游戏僵硬的操作手感下,几乎可以说是“坐牢”的体验。

关键词:女鬼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