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军入关开始,直至乾隆末年,八旗军一直是清王朝的主要作战力量。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八旗军自康熙时期已没落,清廷主要靠汉军绿营平定叛乱,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无论是最初平三藩战争中关键的岳州、衡州战役,还是后来平定噶尔丹过程中的精锐对决——乌兰布通之战,亦或是中俄之间的两次松花江之战、雅克萨之战,一直到康熙五十六年的“驱准保藏”之战——皇十四子允禵率军进军拉萨,击败盘踞在此的准噶尔蒙古军等康熙年间的一系列关键战役,都是八旗军独立完成的。
一次激战之中,有一个随军的贵州藤牌兵,叫做王连的,跟几个战友偷偷摸到缅人的城寨脚下,然后一个人翻了进去,不要命一样砍翻了几个缅人,又冒死接应其他战友。最终清军成功攻克缅军自以为坚固无比的“蛮结大寨”。
问题是,不可能把这十万人全部派出去打仗,所以最多的一次出动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时,清军野战力量共出动5万人左右,再加上一些陕甘绿营兵配合,一举攻灭准噶尔汗国。
之后在平定大小和卓的战役中,兆惠将军的黑水营之战,以不到两千人硬扛和卓叛军数万人的围攻达三个多月,最终清军反攻,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阿富汗境内。
仅以清代臻至全盛之高宗时代而言——八旗兵力甚为强盛,论兵则有索伦、达呼尔等之东三省兵及健锐、火器营之京兵;论将则有兆惠、富德、明瑞、阿桂、海兰察、福康安等勇谋俱全之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