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说:“五帝做过的事,不能再重复,三王做过的事,也不能再承袭。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又怎么能够效法呢?在过去,诸侯相互征伐,优待到处游说的士人。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下来,法令统一了,这些学士们不注重现实事务,却要效法古代。听到国家颁布的法令,就要按着他们学过的东西加以非议。到朝廷上,他们心中不满,回到街巷里,就要说三道四。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像他们这样的,要不加以禁止,势必使皇上的威信下降。”
李斯建议:凡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烧掉。不是博士官掌管,在全国私人中收藏的《诗》《书》、诸子百家的书,都让各地的郡守、都尉,把它们收集起来烧掉。私底下谈论《诗》《书》的,一定要以刑罚治其罪。
始皇下令,除博士官所职藏《诗》、《书》、百家语者外皆焚之。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第二部分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技艺之书。
始皇觉得自己建立千秋功勋,吞四海并八荒,废除世袭制,结束诸侯分割几百年的动乱历史,前无古人。而儒生厚古薄今,非议朝政,其根本在于思想不统一,本源在于书。六国国君仍在,仍有影响力和拥护者。加之文化上仍是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社会仍极为不稳定,秦政权能在多长时间多大程度上统一,取决于在思想上能实现多大程度的大一统。只有统一了书,就可能统一思想,从而形成共同价值观,使政令得以贯彻,稳固秦政权长治久安。
秦灭六国而没灭六国君主,说明始皇并不是一个杀戮成性的暴君。始皇施以法家严政强行统一思想,加强中央政权统治。同时也是防止国家动乱,造成生灵涂炭。我们一起看看秦之后社会动乱造成的惨绝人寰的事件。
秦始皇真的坑儒了吗?秦始皇焚书坑儒记载最早出现在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中称坑者为“生”,汉朝以来儒者皆称为“生”,故后世从坑生变为坑儒。其实“生”在秦代并不完全指的是儒者,方术之士也称为“生”。坑儒者460余人中到底有多少为儒者,多少为方术之士便不得而知。《史记》是胜利者中的儒生所写,“坑儒”应是西汉文人出于对秦始皇暴政的愤怒,而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
任何政权都建立在一定的治国思想和理念上之,治国思想和理念必然是生产力水平和国情结合的体现。时至今日,哪怕是万年以后,也不会出现一种普世皆通用的治国理念和方案。看看西方眼中的暴力统治者萨达姆,被推翻和施以绞刑后,伊拉克社会进步了吗,人民幸福了吗?亲手推倒萨达姆雕像的贾布里后悔的言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初中生说:“我15岁就知道了万有引力,而牛顿23岁才发现万有引力,我比牛顿聪明。”
你要是秦始皇,在当时的国情下你会焚书坑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