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济宁市践行移风易俗“新思想”“新风尚”获央媒点赞

频道:MPV汽车 日期: 来源

7月7日,《中国妇女报》头版以《让好家风成为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为题,报道了济宁市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把家风建设有机融入移风易俗理念,将文明家风转化为深化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的工作经验。学习强国、中国妇女报公众号、齐鲁女性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合力形成宣传矩阵。

“我们是村里第一对在‘新时代文明礼堂’举行婚礼的夫妻,我们的婚礼跟同龄人的都不一样。”回忆起两年前的婚礼现场,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民武凡丽依然感到“很骄傲”。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婚礼现场,村委会送来了两个‘大红包’,里面是《武家村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还有一块印着家风家训的牌匾。仪式虽然简单,但是全村的亲人朋友都来送上祝福,现场很热闹,也很有意义。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起,“送一个家训牌匾、献一句婚姻祝福、讲一堂婚前辅导、给一本村规民约、读一段爱情誓言”的“五个一”红事新风尚,成了武家村村民举行婚礼的“标配”。“我们在培育优良家风的同时,也把移风易俗理念带进了家庭,尤其是新组建的小家庭内。”武家村妇联主席蒋凤告诉记者,“在倡导人们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把家风建设有机融入移风易俗理念,在培育文明家风的同时,使这一“无形力量”转化为深化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其中,曲阜市妇联从整理传承老家风和培养孕育新家风“两端”入手,累积入户2000余家,送家风牌匾入户1500余家,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培育文明风尚。

“我外甥女结婚的时候,对方家庭想给6万元的彩礼,但是被退回去了。”钱家村妇联副主席颜廷华笑着说,“因为钱家村的村规民约中有规定,彩礼不能超过1.68万元。”

“当然,对于不严格执行的家庭我们有明文规定,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一定的处罚。”钱家村党支部书记史国强解释,“但仅靠处罚,移风易俗是不可能收到好效果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村民从心底里接受移风易俗带来的‘新思想’和‘新风尚’。”

“红事不得吹拉弹唱,婚宴标准每桌不得超过360元;白事一切从俭,以袖章代替传统的‘披麻戴孝’”……虽然各村对婚丧嫁娶的新规定不尽相同,但“文明”与“节俭”的内核不变。这些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思想”“新风尚”如何让村民接受?钱家村和武家村给出了相似的解决方案——发挥好家风的力量。

“2019年,村委会把村里400多户家庭组织起来,统一拍摄了全家福,又制作成家风家训照片挂在墙上,展厅每个周末免费对外开放,欢迎本村和外村村民带上孩子来参观。”史国强告诉记者,“通过家风上墙,村民在传承和弘扬好家风的同时,也能自主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并且实现村民之间的互相监督。”

武家村则在2014年专门建起家风集训展室,梳理总结了17个姓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同时组织志愿者挨家挨户听故事、做总结,把一个个几近遗失的“祖辈叮咛”重新拾了起来,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家风家训展室“晒”出来,供村民学习。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村风民风、以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深入深化,武家村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其中,“母子传承国学”活动品牌旨在推动以家庭为单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塑造向上向善文明村风,“这项活动受到了全村妇女儿童的欢迎,在传承传统文化中不断增强家庭感情和凝聚力。”蒋凤说。

除此之外,从2019年开始,蒋凤和武家村妇联副主席、执委们又多了一项任务:给新结婚的小夫妻做婚前辅导工作。这堂“送到家门口”的婚前辅导课,内容涵盖家风建设、家庭教育、婚姻关系等,“这堂课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也希望能够引领广大青年传承优秀传统美德,亲身实践文明节俭、喜事新办的移风易俗‘新思想’‘新风尚’。”蒋凤说。

而通过这堂课,村里的妇女群众对妇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主动报名成为巾帼志愿者,武凡丽的妈妈孔令燕如今就是一位巾帼志愿者,主要负责在村里的“幸福食堂”为老人做饭。“她(孔令燕)当时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食堂开多少年,我就在这志愿服务多少年,我退休了,还有我女儿来接班。’”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说。

而在钱家村,“巾帼善治”家庭微网格服务机制则充分发挥了基层妇联组织和家庭的力量,由上至下依次设片区长、网格长,每个胡同为一个家庭网格联系点,每个网格联系点设一名女网格长,负责各自网格联系点全面工作,及时向片区长汇报工作情况;户户建立“家庭档案”,全面掌握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生活、健康等情况;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网格工作分析会,晒成绩找不足,实现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服务管理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

关键词:风尚